3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分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蚌珠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开展座谈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孙蚌珠教授认真听取后指出,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要在课程定位、讲授方法、课程实效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形势与政策”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正确分析和看待热点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看世界看时代看中国的方法。其次,要“以理说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讲述热点问题。再次,要注重价值引领。“形势与政策”课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上,要讲好“形势”之“热”与“政策”之“新”,抓住热点现象背后的思政引领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此外,孙蚌珠教授还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关注点进行教学。同时,她也指出,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与学校其他课程以及地方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
孙蚌珠教授强调,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中央八项规定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实践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纪律意识。
学院的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孙蚌珠教授鼓励青年教师要有思政课意识、学科意识、团队意识,孙蚌珠教授的建议让大家深受启发,也为学院下一步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此次座谈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大家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交流学习,共同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教师们也认识到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要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