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多维内涵及其协调发展的建构逻辑”专题讲座。海南师范大学杨英姿教授应邀主讲。布和朝鲁主持讲座,学院全体师生参加。

讲座由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构经济发展与环及境保护对立冲突的历史难题以建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双赢三个方面展开。杨英姿认为,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一是要从世界观、自然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质关系;二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制度性影响;三是要从利益选择的角度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价值关系。

杨英姿指出,解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冲突的历史难题,应充分认识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和内涵是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服务于资本增值的目的而建构的,这是理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冲突的根源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开启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双赢的建构之路。
杨英姿强调,建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双赢需要遵循“四观”的内在逻辑,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历史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世界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生产力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布和朝鲁总结指出,杨英姿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思考的深度,又有现实关切的温度,既有批判思维的力度,也有立场鲜明的高度。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和浩瀚的沙漠,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更是无数人的诗与远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南国与北疆都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探索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共赢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有着共同的契合点,期待以后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交流。